会员费不含税,需要开票另需付3%税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17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GB 13837-2003-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年费会员免费超级会员免费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为尊重知识产权,加强版权保护,网站再次强调规则如下:
1、网站仅限发表公开发布的标准,禁止发布侵权或有版权争议的内容;
2、禁止发表国外标准、扫描版标准、标准汇编等任何书籍;
3、站内所有文件均来自公开发布的资源或由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学习使用,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4、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发邮件到:anhuan#268.top(#换成@),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
5、由于网站内容较多,仅凭管理人员很难覆盖到全部内容,在这里呼吁大家对自己发布的内容进行审查,如存在可能涉及商业侵权的内容及时修改。
THE END
GB13837-2003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CISPR13:2001《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鉴于我国数字电视标准与国际标准有所区别,因此,本标准中不包括IEC/CISPR13Amd.1:2002的内容。有关数字电视接收机骚扰特性测量方法的标准另行制定。考虑到我国具体情况,本标准采用IEC/CISPR13:2001时进行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A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为便于使用,对于IEC/CISPR13:2001,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一刚除了IEC/CISPR13:2001的IEC前言和引言一按照汉语习惯,对一些表述和编排进行了修改。本标准代替GB13837一1997《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干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本标准与GB13837一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频率范围上限扩展到400GHz:一-一增加了对卫星接收机室外单元的测量;一一天线端骚扰电压、RF输出端有用信号和骚扰信号的频率范围扩展到2150MHz;增加对P℃调谐卡的要求:增加30MHz至】0O0MHz辐射骚扰场强(非本振)的要求:一按GB/T1.1的要求进行编辑性修改。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三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京平、李舜阳、郭小琪、樊文琪、段晓、杨晓红。本标准于1984年首次发布,1992年第一次修订时将(GB6114-1985和GB7236一1986合并,1997年进行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GB13837-2003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CISPR13:2001《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鉴于我国数字电视标准与国际标准有所区别,因此,本标准中不包括IEC/CISPR13Amd.1:2002的内容。有关数字电视接收机骚扰特性测量方法的标准另行制定。考虑到我国具体情况,本标准采用IEC/CISPR13:2001时进行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A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为便于使用,对于IEC/CISPR13:2001,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一刚除了IEC/CISPR13:2001的IEC前言和引言一按照汉语习惯,对一些表述和编排进行了修改。本标准代替GB13837一1997《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干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本标准与GB13837一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频率范围上限扩展到400GHz:一-一增加了对卫星接收机室外单元的测量;一一天线端骚扰电压、RF输出端有用信号和骚扰信号的频率范围扩展到2150MHz;增加对P℃调谐卡的要求:增加30MHz至】0O0MHz辐射骚扰场强(非本振)的要求:一按GB/T1.1的要求进行编辑性修改。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三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京平、李舜阳、郭小琪、樊文琪、段晓、杨晓红。本标准于1984年首次发布,1992年第一次修订时将(GB6114-1985和GB7236一1986合并,1997年进行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GB13837-2003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接收广播和类似传输的声音和电视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能,频率范围9 kHz~-400 GHz.本标准规定的限值也适用于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没有规定限值的频率不需要进行测量。用于集体接收的接收系统,特别是电缆分配系统前端(共用天线电视,CATV)和共用接收系统(主天线电视,MATV)属于GB13836的范围。不包括信息技术设备(ITE),即使它与电视接收机相连。广播接收机与电信网络连接的电信端口,属于GB9254的范围」此外,当电信端口具有广播接收功能时,广播接收功能应该单独进行测量,测量期间电信功能不工作。P℃调谐卡按照本标准的相应条款进行测量。本标准规定了声音和电视接收机及有关设备的测量方法,并规定了控制这类设备的骚扰限值。对于多功能设备应该同时满足本标准和/或其他标准相关条款的要求,详见4.1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3174PAL.D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GB/T4365电磁兼容术语(GB/T4365-2003,idt1EC60050(161):1990)GB4824一2001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电磁骚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和限值(idt CISPR11:1997)GB/T6113.1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GB/T6113.1一1995,eqv CISPR16-1:1993)GB/T6113.2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方法(GB/T6113.2一1998,eqv CISPR16-2:1996)GB9254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9254一1998,idt CISPR22:1997)GB13836电视和声音信号电缆分配系统第2部分:设备的电磁兼容(GB13836一2000,neqIEC60728-2/FDIS:1997)3定义和缩略语3.1定义除GB/T4365中的定义外,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1声音广播接收机sound broadcast receivers用于接收地面、电缆和卫星传输的声音广播和类似业务的设备,其输入信号可以是模拟的或是数字的。GB13837-2003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CISPR13:2001《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鉴于我国数字电视标准与国际标准有所区别,因此,本标准中不包括IEC/CISPR13Amd.1:2002的内容。有关数字电视接收机骚扰特性测量方法的标准另行制定。考虑到我国具体情况,本标准采用IEC/CISPR13:2001时进行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A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为便于使用,对于IEC/CISPR13:2001,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一刚除了IEC/CISPR13:2001的IEC前言和引言一按照汉语习惯,对一些表述和编排进行了修改。本标准代替GB13837一1997《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干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本标准与GB13837一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频率范围上限扩展到400GHz:一-一增加了对卫星接收机室外单元的测量;一一天线端骚扰电压、RF输出端有用信号和骚扰信号的频率范围扩展到2150MHz;增加对P℃调谐卡的要求:增加30MHz至】0O0MHz辐射骚扰场强(非本振)的要求:一按GB/T1.1的要求进行编辑性修改。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三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京平、李舜阳、郭小琪、樊文琪、段晓、杨晓红。本标准于1984年首次发布,1992年第一次修订时将(GB6114-1985和GB7236一1986合并,1997年进行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GB13837-2003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CISPR13:2001《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鉴于我国数字电视标准与国际标准有所区别,因此,本标准中不包括IEC/CISPR13Amd.1:2002的内容。有关数字电视接收机骚扰特性测量方法的标准另行制定。考虑到我国具体情况,本标准采用IEC/CISPR13:2001时进行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A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为便于使用,对于IEC/CISPR13:2001,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一刚除了IEC/CISPR13:2001的IEC前言和引言一按照汉语习惯,对一些表述和编排进行了修改。本标准代替GB13837一1997《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干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本标准与GB13837一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频率范围上限扩展到400GHz:一-一增加了对卫星接收机室外单元的测量;一一天线端骚扰电压、RF输出端有用信号和骚扰信号的频率范围扩展到2150MHz;增加对P℃调谐卡的要求:增加30MHz至】0O0MHz辐射骚扰场强(非本振)的要求:一按GB/T1.1的要求进行编辑性修改。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三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京平、李舜阳、郭小琪、樊文琪、段晓、杨晓红。本标准于1984年首次发布,1992年第一次修订时将(GB6114-1985和GB7236一1986合并,1997年进行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GB13837-2003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接收广播和类似传输的声音和电视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能,频率范围9 kHz~-400 GHz.本标准规定的限值也适用于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没有规定限值的频率不需要进行测量。用于集体接收的接收系统,特别是电缆分配系统前端(共用天线电视,CATV)和共用接收系统(主天线电视,MATV)属于GB13836的范围。不包括信息技术设备(ITE),即使它与电视接收机相连。广播接收机与电信网络连接的电信端口,属于GB9254的范围」此外,当电信端口具有广播接收功能时,广播接收功能应该单独进行测量,测量期间电信功能不工作。P℃调谐卡按照本标准的相应条款进行测量。本标准规定了声音和电视接收机及有关设备的测量方法,并规定了控制这类设备的骚扰限值。对于多功能设备应该同时满足本标准和/或其他标准相关条款的要求,详见4.1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3174PAL.D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GB/T4365电磁兼容术语(GB/T4365-2003,idt1EC60050(161):1990)GB4824一2001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电磁骚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和限值(idt CISPR11:1997)GB/T6113.1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GB/T6113.1一1995,eqv CISPR16-1:1993)GB/T6113.2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方法(GB/T6113.2一1998,eqv CISPR16-2:1996)GB9254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9254一1998,idt CISPR22:1997)GB13836电视和声音信号电缆分配系统第2部分:设备的电磁兼容(GB13836一2000,neqIEC60728-2/FDIS:1997)3定义和缩略语3.1定义除GB/T4365中的定义外,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1声音广播接收机sound broadcast receivers用于接收地面、电缆和卫星传输的声音广播和类似业务的设备,其输入信号可以是模拟的或是数字的。
暂无评论内容